文/ #李琹悅 諮商心理師
. 因為工作的關係, 常常需要跟不同單位的合作者 #溝通。 你想的,我要的, 總是希望能讓 #彼此了解, #善意合作, #減少誤會。 但誤會總是難免。 . 從一早的情緒擾動, 到工作上需求上的被誤解, 行程的來回奔波, 內外在的思索到底該如何處理、調適, 心情跟表情都 #無法假裝沒事。 . 突然一個「 #接納」的念頭: 「現在就是處在一片混亂,就 #順著漩渦 的流走。」 是啊,這就是目前的狀況, 就接納吧!就 #接納混亂吧! 當這個想法被接受的下幾秒, 突然就感覺到 #自己通了, 幾秒前的ㄚ雜感 居然就消失了。 真是神奇的一刻!
0 評論
文/ #柳宇哲實習心理師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些話呢? 「你是個男生,所以你得要堅強勇敢又有力」 「你是個女生,所以你得要溫柔體貼又優雅」 「哎額,你講話這麼娘,一定是個gay」 「誒,你怎麼那麼像個母老虎,小心你沒有人要,嫁不出去」 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對於性別的要求與刻板印象。我們從小出生被賦予了男女之後,我們的行為準則便被一個無形的社會囚籠給限制住了!但我們真的只能這樣嗎? 在社會學中,性別這個概念其實是相當多元的,以下我們來替大家科普幾個關於性別的名詞吧! #生理性別:藉由生理器官或基因來區分的性別。 #心理性別:在自己心裡,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性別的人。 #社會性別:社會文化中給予性別的一個行為標準 #性傾向:對於何種性別的人會有性衝動及慾望。 特別要與大家提醒的是,以上性別都是獨立存在著的,同時也不是二元對立的存在,而是一個具有漸層且存有灰色地帶的光譜! 「我身體是男生但不代表我不能覺得自己是個女生」 「我很強壯不代表我就不能溫柔」 「我喜歡女生不代表我得是個男生」 「我是女生,但我也可以兇悍強壯」 同時,性別是流動的且自然的。 「我今天喜歡男生,但我也可能會喜歡女生」 「我展現出我的堅強,但我明天可能會有我的脆弱」 這樣的自己,是否更加自在且具有彈性呢? 我是我,我不只是女生的我! 我是我,我不只是必須勇敢的我! *************************** #預約欣語實習生方案 請搜尋 Line:@heartrich lin.ee/ZD1GLgt #柳宇哲實習心理師 #性別 #生理性別 #心理性別 #社會性別 #性傾向 #高雄心理諮商 #欣語心理諮商所 文/ #柳宇哲實習心理師
小草是一個高中女生,當時來到諮商室是帶著和曖昧對象的困擾進來的,還記得當時的他總是在每段關係中拉扯,甚至不斷提及與其他網友約砲的經驗。在台灣主流文化中,女性婚前的性行為是會被認為不尊重自己身體、愛玩或者濫情的標籤。但透過小草的描述,這個事件卻成了對他而言,探索自我重要的基石。 在我眼裡的小草是一個喜歡探索自己和他人關係的女權家,總是用女性的角度去進行倡議,不管是向朋友宣導月經羞恥的負面效應還是對於父權的遺毒進行抗議等,都讓我不禁肅然起敬。回到約砲的經驗上,對小草而言,這樣的經驗是一種探索。在小草眼裡,這樣的經驗讓他找回了自己的掌握感,也讓自己知道自己是有機會選擇與更靠近自己的方式。 小草想要給在愛情中受困的女生的建議是:「了解自己」,當把所有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也多去和不同的人相處,細心感受在過程中的經驗,也許是喜歡,也許是討厭,也許是不爽,也許是興奮,所以的感受都不要去排斥,那也可以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我想在敘事治療的世界中也是這樣的,沒有一個經驗和故事是錯誤的,也沒有一個感受與情緒是需要被否定的,從小草身上看到,在一個主流文化中認為錯誤的事情,卻能在小草身上找到有價值的意義,「支線故事」也就這樣開展起來,逐漸豐厚成為現在的小草。 所有案例都經過改編,也已經過當事者同意。 *************************** #預約欣語實習生方案 請搜尋 Line:@heartrich lin.ee/ZD1GLgt #柳宇哲實習心理師 #女權 #探索自我 #高雄心理諮商 #欣語心理諮商所 文/柳宇哲 實習心理師
不知道大家對朋友稱呼自己的伴侶會怎麼稱呼呢? 「我跟你說喔,我男朋友昨天……」,「我女朋友今天……」很多看到是這樣的語言吧?我自己對於這樣的語言則是不認同的,因為我認為這樣的言語之下,伴侶的主動性不見了,似乎,伴侶成了自己的附屬物一般。因此我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會說:「我的男朋友叫做小明,小明他今天早上……」。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這麼嚴重嗎?不就是個稱呼而已嗎? 後現代取向的觀點認為,我們所使用的語言代表我們所理解的世界,更進一步可以創造我們所相信的真實。當我們使用的語言進一步把伴侶的主體性抬升,在這段關係當中的互相與理解也能更多。 文/ #林宜樺諮商心理師 「我覺得我好像什麼都不太夠,能力、技術要跟充足經驗的人相比,我什麼都不是。」 職場表現能力對許多人來說,如等同於 #自我價值的認定,若原先已經擁有工作資歷,穩定的基本薪資收入,卻有轉職需求的大眾,很可能有機會間接 #觸發生命議題。 美美在某個專業領域具有六、七年的社會經驗,最近開始對工作感到壓力過大、效能低潮與同事主管關係不佳,心中燃起轉職需求。 困擾的是,每當此想法出現時,焦慮情緒便伴隨而來:經濟壓力、親朋好友的質疑、生活習慣可能的改變、陷入自我懷疑的恐懼與憂鬱油然而生。美美腦中的思緒沈浸困頓,蔓延不安時,則必須說服自己待在舒適圈,提取目前工作些許安慰片段,以安撫自己不安的狀態。但事實在原工作環境所謂的舒適圈,並難以全然涵容自己,多重壓力,也開始反應在生理上的困擾,例如失眠、惡夢、睡不安穩、腸胃不適、思緒無法專注等其他衍伸身體健康議題。
如何幫助在面臨轉職壓力受苦的美美,我們可思索三個面向: 一、 #負面情緒被傾聽、接納與理解:好好的表達內在的擔憂,傾訴生涯困境幽谷。美美面對的不只是自己的懷疑,更是在意著他人怎麼看待自己的決定,而能 #先被好好的看見與接納,是 #建立自我安全感的第一步。 二、 #與信任的重要他人討論:嘗試思考是否有信任的家人朋友能陪伴討論,或參考曾有類似經歷的前輩經驗,減緩茫然不知所措,更清楚事前能為自己做什麼準備,提升目標。能有 #關係的支持,是突破舒適圈重要的勇氣來源,你不會是一個人。 三、 #認識自己的需求,覺察自己的擔憂:我認為最核心的關鍵,還是需回到 #與自己好好工作,幫忙 #把自己認回來。第一步,清楚自己擁有什麼特質、能力;第二步,轉職的擔憂背後是源自什麼故事,成長經驗是否時常被質疑,做抉擇感到困難無自信;第三步,探究過去類似的成功經驗,做為踏入未知領域的支持自己的信念。第四步,學習面對挫折, 重新定義成功與失敗對自己的意義,每一份人生經驗的血汗淚不是博弈,是成長的養分與自信累積的能量。 當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躊躇,除了當前尋找前進的方向之外,若能把腳下的步伐踩穩, #做當下可以做的事,為最基礎也同時最重要的任務。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驗,我是林宜樺心理師,我在欣語心理諮商所,讓我陪伴你走一段從生涯而起,往自己生命的旅程。 #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文/柳宇哲 實習諮商心理師
我們常常會跟他人說,要更有同理心一點,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替人思考才可以理解對方。但過度強調同理心卻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 我們認為透過同理心我們就可以理解對方的想法,行為以及面對事件產生的情緒,但他者永遠就是「其他人」,每個人都在獨特的環境中成長,也形成屬於自己獨特的視野,因此面對到同一件事情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經驗。 「孩子的叛逆行為,可能是父母關係的救贖。」
「我覺得你是這個家最忠心的人,你犧牲了自己,讓你的父母可以開始對話。」徵得個案讓我試著說說看自己的感觸後,孩子停頓了好幾秒,眼眶不停落淚,觸動了心中最深沉的秘密。 國中二年級男生,在學校表現突然出現適應困難議題,上課無法專注、學業明顯退步,生理伴隨失眠頭痛,情緒反覆焦慮憂鬱困擾。 文/柳宇哲 實習諮商心理師
孩子時期的自己,面對到世界給的壓力、創傷和不公平,因為沒有多餘的力量可以抵抗,因此只能順服。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否認」,在孩子的世界裡, 勢必需要一位「好」的父母來讓自己依靠以及保持自己對世界的熱情與信任。但心裡的痛,內在的情緒仍沒有消失,它會在長大後持續拉扯著自身內在。 《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一書中,使用了「不成熟的原諒」來形容這樣的狀態,當我們沒有真實的意識到自己受傷的靈魂,也沒有機會讓內在小孩發聲,沒有機會讓它表達自己的憤怒,就選擇去原諒時,只會抑制了這段記憶與傷口的抒發 文/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要~開學了。」 枕邊人窩躺在沙發,無神滑著手機,表達對即將到來的開學感到惆悵。 甫剛離開學校單位,我清楚那是一個需重新整裝,把責任背上肩膀的沉重。除了可預測性的挑戰,其中最擾動敏感神經,可能來自於「未知」。 未知是遇上一陣措手不及的驟雨,讓你淋得全身濕。 未知是走在如履薄冰的湖面上,擔心隨時可能跌落水中。 未知是過去曾經驗痛苦的苦差事,不知道何時需要再經歷一次。 原先的困境尚未解鎖、新的挑戰防不勝防,不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會怎麼繼續。「未知」的壓力,連結著內心情緒的起伏,生理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失眠、惡夢、腸胃不適等焦慮反應。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heartrich2017@gmail.com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030-173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