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去年家裡養了一隻小兔子-蔴吉,牠們平常不會發出任何聲音,但兔子卻是天生敏感容易受到驚嚇,甚至可能因此嚇死的動物,因此會以咬籠子、跺腳、翻倒草盆的方式表達不滿。 某日午後屋外一聲巨響,在書房苦思工作的我,瞬間聽到蔴吉用力跺腳聲。我立即飛奔到牠身邊,確認牠的身體與情緒狀況。輕輕撫摸安慰著牠的同時,突然好期待牠可以再發一點神經,讓我可以在牠身邊多待久一些,這樣就可以不用回去面對焦慮想破頭的工作。
0 評論
文/#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和家長討論到教養的議題,他們的兩個孩子,年紀相差二歲,經常會出現「公平」與否的問題,讓父母很困擾。一開始他們嘗試跟孩子說,父母同樣愛他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公平」的,但面對孩子關於生活細節的許多「執疑」,他們感到無力招架…。 如上的家長困境,是否讓你感到熟悉?也經常在手足關係,或是親子互動中上演,看來稀鬆平常,但如果你曾身處其中,或是許家長角色、又或許是手足中的一方,那你就會覺得這樣的狀況確實困擾萬分。針對手足間的公平與否,我想從實務工作中的經驗,又或是從心理反應上的發現,提出幾個部份的觀點供你參考。 文/#蔡翊楦諮商心理師
「上禮拜五,我媳婦在OO醫院生了一個男孩,但我到現在還沒看過他們。我兒子說他老婆這裡痛、那裡痛,現在不適合去看她,我說那我要去看孫子,他又說等回家再看就好,現在不用急著看。反正就是一堆理由,我都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幹嘛?」 58歲的美玉在我詢問她想聊點什麼之後,就迫不及待地把煩惱全都倒了出來。 美玉向我說明,在先生20年前過世之後,她是如何撐起這個家。而在盡力找尋工作與家庭平衡的過程中,三個孩子總是會幫忙處理家裡的大小事,從沒讓她操過心。直到二兒子結婚,才爆發了第一次的家庭戰爭。 文/#蔡翊楦諮商心理師
剛升上高一的小義,在課堂中多半是沉默、不多話的角色,安靜到不會被發現的那種。會出現在諮商室裡,該歸功於輔導老師的鷹眼。 「跟一般認定的叛逆期孩子不同,他安靜到讓人困惑。有時會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聽懂我所說的話,問他任何問題都沒有太多的回應。」 「從國中的輔導紀錄看來,他一直都是一個安靜的孩子,但好像曾在家中出現好幾次情緒大暴走的行為,讓媽媽感到頭痛不已。學校那時候是為了讓媽媽安心,才安排輔導老師介入,可是小孩在學校很乖,在家的失控又不是頻繁發生。輔導應該做沒幾次就不了了之了。」 文/ #柯沄蕾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你的生命中 有過這些有口難言的時刻嗎? ➊時刻之一 〜 同事之間 同事:「你有什麼事都可以來跟我說,不要憋著,憋著會很難受的。」 萱萱:「嗯嗯,好。」(覺得溫暖) 萱萱:「那些學生真的講不聽,態度又很差,我氣到頭超痛的…」 同事:「我上課他們都不敢造次耶,妳就是太好欺負了啦!妳要兇一點!」 萱萱:「……」 文/ #柯沄蕾諮商心理師
擔任國中導師的Ally班上有一位讓她一個頭三個大的學生,姑且稱他為K君好了。 K君長得又高又壯,興趣是下課揪三五好友在校園裡追趕跑跳碰,也許是精力早在下課時宣洩殆盡的緣故,上課時的他經常趴在桌上以後腦勺示人。 記得那是剛開學不久的某堂課,一上課沒幾分鐘,K君便倒頭就睡,Ally呼喚了他幾聲,只見他頭還沒抬,一陣宏亮又充滿爆發力的聲音就響徹雲霄〜〜 嗯,你問他發出什麼聲音那麼厲害? 文/#蔡翊楦諮商心理師
「我把家人擺在第一位,盡可能地不加班,下班就回家。從結婚以來,每個月的薪水我都會乖乖地繳給老婆,工作之外的時間也都奉獻給她,能幫忙做的家事我也一定會做。但我發現……她最近都不太理我,我們講話的內容只跟小孩有關……。我很想知道,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37歲的偉華帶著既困惑又憂愁的表情,跟我描述來談的原因。 文/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我的諮商師曾以牌卡,協助我探討步入婚姻前內在議題,從手上厚厚一疊卡片中,要尋出幾張投射心境的圖樣,我的目光定睛於一張,盛裝著數顆飽滿油亮粽子的圖片,而在開始分享時,我突然無法說話,情緒瞬間湧出非常大量的悲傷,如同此時此刻的南部天氣,晴空萬里藍天白雲,卻瞬間飄來烏雲,磅礡大雨。 文/ #李琹悅 諮商心理師
去年心血來潮,自告奮勇要帶媽媽出國自由行。 時間越接近,我越焦慮。 本來以為去自己去過的地方,語言也還可以,應該沒什麼問題;但ㄧ想到要當導遊安排一切行程中的大小事,而且旅伴還是長輩,腦中就不自覺腦補一些想像:迷路啊、疲憊啊、吃得不習慣啊、還是跟團好啊……。 不過從飛機落地到平安到達住所,我漸漸覺得:「好像沒有那麼難耶。」那之前的擔心是怎麼了? 就像: 出門前很不想離開家去朋友的聚會應酬,但發現聚會見面後的自己還蠻開心、放鬆的。 或是: 一直以為跟另一半溝通想法很麻煩,乾脆算了,但發現好像有些時候跟伴侶溝通也沒那麼糟,而且結果還算是愉快的。 我們是不是很容易被想像力嚇跑,被想像力困住了? 想像力給人希望的助力,但有時候也是停滯的阻力。 如果要破解想像出來以為的阻礙,真實的行動就是最好的解方。 透過一次再一次的行動,才有機會累積實際的經驗,讓想像離現實近一點,我們也能更擴展更多。 感謝媽媽是好旅伴,旅途中雖然有爭執和小小意外插曲,但也有無厘頭的歡樂。 對於自己沒有因為以為會是糟糕的經驗而放棄這趟旅行,真是心懷感激。 文章引自 實心之愛 The Love of Solid Heart 預約 #李琹悅心理師心理諮商 請搜尋 Line:@heartrich lin.ee/ZD1GLgt #李琹悅諮商心理師 #藝術療癒 #伴侶諮商 #深海 #藝術治療 #高雄心理諮商 #欣語心理諮商所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深海-藝術療癒開放工作室 OPEN STUDIO https://www.heartrich2017.com/openstudio.html 文/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媽媽身體微恙住院,術後一天媽媽即可精神奕奕休養,真的很感謝醫護人員專業用心的照顧。休養期間也因此能有時間與體力,好好與媽媽會心。 談及兒時經驗,記憶中年輕的爸媽時常發生衝突,孩子的眼神與心理,總是望向、依附最緊密照顧自己的人,媽媽的眼淚,是往孩子心理憂海流去,因此長大後,見狀父母關係若有波瀾,腦袋好似被植入保護媽媽指令:起身,斥責父親。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請放心瀏覽。 類別封存檔
四月 2025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100-170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