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語心理諮商所
  • 最新消息
  • 諮商預約
    • 政府部門相關合作方案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我們的團隊 >
      • 林怡君 諮商心理師/所長
      •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 蔡翊楦 諮商心理師
      • 張蘭心 諮商心理師
      • 李昭儀 諮商心理師
      • 柯沄蕾 諮商心理師
      • 李琹悅 諮商心理師
      • 陳宏儒 諮商心理師
      • 黃暐婷 諮商心理師
      • 張美娜 諮商心理師
      • 朱庭儀 諮商心理師
      • 黃子宸 實習心理師
    • 地理位置
  • 心靈成長課程
    • 深海2.0-藝術療癒開放工作室 OPEN STUDIO
    • 小馬達父母練功坊 | 談ADHD​親職教養
    • 「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創作讀書會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進階團體
    • 「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 正念入門:喧囂世界靜心法(線上課程)
    • 不餓,卻停不下來X莎莉心理師談情緒性進食議題講座
  • 個人療癒課程
    • 兒童增能課程
    • 藝術療癒
    • 催眠療癒
    • 芳香療癒
    • 占星療癒
    • 花精療癒
  • 其他資訊
    • 服務項目 >
      • 心理健康講座邀約
    • 相關資源 >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聯絡我們
  • 心理健康短文
    • 自我成長
    • 伴侶之間
    • 家庭互動
    • 親子關係

幫助你享受減重的樂趣並減重成功-上篇

7/20/2023

0 評論

 
文/ 張蘭心 諮商心理師

我的肥胖與減重已長達40多年的歷史,本文是從自己-心理師為例,分享此段持續透過健康管理項目中的心態管理、飲食、運動及享受運動過程自己獲得的快樂。
瘦身,不是我當初恢復運動習慣目的,而是意外獲致的成果。至今以一年的時間健康減重,暫時減重成效是瘦13公斤(從82到69公斤),目前持續飲食控制及慢跑運動減重中。我想告訴正處於中年或青年、壯年的你,健康飲食管理、運動、減重是可達成的目標。
展開正文前,我想告訴你,管理自己的內在心態、飲食習慣、運動減重是長時間的旅程。

​這趟旅程,我偶爾也會小失控,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運動有時也會小休息,懶惰不運動。「持續」是這趟減重旅程一路陪我到底的朋友。
對我來說,這趟旅程也是重新傾聽身體與內心的聲音,分辨過時、錯誤資訊有哪些?自己編出哪些謊言也相信這些謊言?這趟旅程,是學習如何陪伴自己的過程、變得有智慧及認識自己的發現之旅。換句話說,健康地管理運動、飲食與心態是在我們已具備的知識、特質、能力基礎上,創新、建造自己外、內在狀態的過程。

圖片
覺察是健康飲食管理、運動、減重的開始,「 持續」不只是你我意志力的強度,更是源源不絕的續航力。
減重過程最難意識到是:我需要持續健康管理。同樣難的是,持續調整心態與持續改變不適當的飲食習慣。當我們持續讓自己更健康的方向調整自己的心,就已經踏入減重成功國的國土。

成功減重過程關鍵因素有三:
一、覺察、持續調整心態
二、建立正確飲食習慣,持續隨減重成果調整飲食種類與方式。
三、更新與利用內在聲音、外在資訊。
四、找出適合自己持續健身、運動的方式。

覺察、發現舊心態與舊想法

國小我就是小胖子。同學惡言嘲笑,這類經驗不可勝數。長久肥胖外貌的確影響身體健康及自信。多年瘦身減重失敗經驗告訴我:「妳就是這樣子,不用再努力減重了,至少不要再胖,就好!」
過去我尋找許多快速瘦身的「方法」,如:三餐只吃肉,不吃飯、喝「玫瑰花果茶」清腸胃,結果是拉肚子。一開始的確快速並且成效顯著,成效卻如曇花一現。過去我減重成果期很短,卻未檢討減重過程哪些心態要改變,更不用說去調整心態了。
雖然有調整飲食方式與內容,卻不持久。至於建立運動習慣,我曾慢跑一學期,也因此減重不少,運動習慣卻未繼續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於是,我逐漸復胖也放棄減重,之後也變得更胖。反覆減重、復胖的經驗其實很容易讓人氣餒。

持續覺察、調整心態

從國中至去年七月中前,我嘗試各種方法減重,既使後來成為諮商心理師,卻未意識減重需要檢視、調整自己有哪些不適切的成見?我需要常更新知識與觀念,甚至重建「新習慣與行為」並且持之以恒。
去年七月慢跑時,我突然意識減重者(我)需要調整重建人(想法、行為、習慣)、食物、運動三者的關係。
過去,我忽視減重前、中、後,錯誤心態(認知)對自己的影響程度,現在我把專業心理諮商知識、技術,應用在最難克服的減重心態、飲食、運動管理的層面。
現在持續更新「心態」,並且「持續」應用,我(想法、行為、習慣)、食物、運動的關係後,健康減重的成效展現在我身上。
覺察是成功健康瘦身減重、運動的開始。我反覆減重、復胖經驗,讓我感到挫敗與無助,我也曾貼上自己一輩子就是胖子的標籤。
聖經箴言四章23節「要謹慎所思所想,因為生命是由思想定型」,這段經文再次提醒與刺激我想撕下「胖子」的標籤,也不想讓身體健康亮紅燈。
我將箴言四章23節,做些調整與應用。「我需要謹慎我在想什麼?因為我的所思所想定型我的肥胖與身體健康程度。」定心、安靜,想一想,是什麼讓我感到不滿足?「匱乏感」出現何處?

或許成長過程經驗了許多生理與心理的匱乏。「匱乏」之後可能變身成「大胃王」或「貪婪」的樣貌。我發現「匱乏感」/「貪婪」,它與我一起生活好久。
「它」一體兩面出現生活許多地方。尤其,每當我看到免費大餐在眼前,「大胃王」或「貪婪」興沖沖地出現陪我一起用餐,常是「匱乏感」搶第一,「貪婪」則是緊追而來。
麻煩的是,每次「匱乏感」/「貪婪」出現,發出悉悉簌簌聲音時,我也「授權」它們控制當下飲食的狀況,使得先前減重過程建立新飲食習慣未能繼續下去。
基於人性,我未立刻驅逐它們出境,它們也並非那麼容易被我驅趕,畢竟它們也和我共存很久、甚至我已經忘記它們的存在。「匱乏感」改裝在我吃進的食物數量與外在體態。
健康飲食管理至今,當我覺察「匱乏感」它們發出悉悉簌簌聲音後,我告訴自己:「一天的生活,不需吃很多食物與熱量就可以維持基本的生存。」
我不再「授權」它們控制我,而是當下吃進維持「我」一天基本生存所需的營養與熱量,一段日子後,「匱乏感」與「貪婪」、「貪吃」,逐漸遠離我了。

有時「匱乏感」、「好吃」還是會找我吃喝,我偶爾也與它們吃喝,但我不讓它們跟隨在後不離開。「匱乏感」與「貪婪」、「貪吃」一起合照的照片,今日出現在我的生命風景照相簿張數變少了。
現在,每日生活常做之事是覺察「匱乏」心態何時出來了?哪些匱乏與不足是自己內在心理層面的?哪些匱乏是現實生活需要補充的?飲食上,哪些是「想」吃的?哪些食物與份量是每日生活必須補足的?
這段時間告訴自己,少吃一些或不吃食物或飲料,我也可以活的很自在。減重過程需要常常驅逐出來作祟的「匱乏」心態。
這一段時日減重經驗告訴我,除調整減重前、減重中的心態外,我需要持續依照身體狀況更新飲食、運動與睡眠的狀態,我也需要適度的休息,不要給自已太大壓力,把自已繃的太緊,該休息的日子就好好休息,適量吃一點自已想吃的東西,但不要過量,繼續將這段建立出來的心態、習慣,繼續持續做下去,。
​

檢視原有想法、重建新觀念、習慣與繼續維持新的好習慣,是我們可擁有,也都能做到的基本能力。我們只要透過三大方向「吃的對,動的夠,睡得好」來照顧自己,就可以看到體重的變化,心態的更新。
下一篇,我將繼續分享健康減重關鍵因素第二點與第三點,分別是「建立正確飲食習慣,持續隨減重成果調整飲食內容與方式」以及「更新與利用自己的內在聲音、外在資訊」。
我是張蘭心諮商心理師,過去無數次減重失敗經驗,分享使用去年至今日健康減重經驗,目前仍持續健康減重中。
若你也想獲得有效減重成果,歡迎你透過欣語心理諮商所聯繫我。讓我們有機會與你一起努力重建自己身、心、靈的健康。讓我們一起先從自己的「心」開始成功減重。
0 評論



發表回覆。

    作者

    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請放心瀏覽。

    類別

    全部
    伴侶之間
    家庭互動
    自我成長
    親子關係

    封存檔

    六月 2025
    五月 2025
    四月 2025
    三月 2025
    二月 2025
    一月 2025
    十二月 2024
    十一月 2024
    十月 2024
    九月 2024
    八月 2024
    六月 2024
    五月 2024
    四月 2024
    三月 2024
    二月 2024
    一月 2024
    十二月 2023
    十一月 2023
    九月 2023
    八月 2023
    七月 2023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六月 2021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三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高雄心理諮商推薦 欣語心理諮商所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100-1700,其他時段請洽詢
LINE@)
 COPYRIGHT©2017. heartrich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最新消息
  • 諮商預約
    • 政府部門相關合作方案
  • 關於我們
    • 緣起
    • 我們的團隊 >
      • 林怡君 諮商心理師/所長
      •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 蔡翊楦 諮商心理師
      • 張蘭心 諮商心理師
      • 李昭儀 諮商心理師
      • 柯沄蕾 諮商心理師
      • 李琹悅 諮商心理師
      • 陳宏儒 諮商心理師
      • 黃暐婷 諮商心理師
      • 張美娜 諮商心理師
      • 朱庭儀 諮商心理師
      • 黃子宸 實習心理師
    • 地理位置
  • 心靈成長課程
    • 深海2.0-藝術療癒開放工作室 OPEN STUDIO
    • 小馬達父母練功坊 | 談ADHD​親職教養
    • 「療癒,從創作開始:藝術治療的內在旅程」創作讀書會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進階團體
    • 「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 正念入門:喧囂世界靜心法(線上課程)
    • 不餓,卻停不下來X莎莉心理師談情緒性進食議題講座
  • 個人療癒課程
    • 兒童增能課程
    • 藝術療癒
    • 催眠療癒
    • 芳香療癒
    • 占星療癒
    • 花精療癒
  • 其他資訊
    • 服務項目 >
      • 心理健康講座邀約
    • 相關資源 >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聯絡我們
  • 心理健康短文
    • 自我成長
    • 伴侶之間
    • 家庭互動
    • 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