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母親與我同住,她是一個非常愛孩子的母親。自我有記憶以來,她就把我們家的幾個小孩照顧的無微不至,直到現在她還是用同樣的態度在照顧我。早上她通常比較早起,會幫我們準備早餐,今天她蒸的是包子,另外她也為了小孫子準備了麵包。由於早上蒸的這個包子不怎麼大,她問我說是否會吃不飽,需要多吃一塊麵包,我回答她說不用,我覺得這樣就可以了,雖然她聽到我的回答,但她下意識的還是拿起來麵包要拆給我吃,這時候我才沒好氣的拿下她手中的麵包,再跟她說了一次「不用了」。 不知道你在這段的互動中,看到了什麼?我自己確有許多想法: 孩子是父母心中永遠的孩子 不論我長到多大,或許我的母親永遠把我當成孩子,所以她就會想要把她覺得好的,覺得是我需要的給我。如果你已經是長大的「孩子」,看到你父母的行為與起心動念,都跟他還是把你視為孩子有關,你就更能夠理解他們,而釋懷他們對待你的方式。 父母是否隨著孩子長大而長大 在實務工作中,我常發現許多的父母不會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也就是說孩子已經長大了,但父母還是用孩子「小時候」的方式在對待孩子。舉個例子來說,我曾遇過一個40多歲的孩子,還在接受80多歲母親幫他剪指甲。雖然孩子在父母心中永遠是孩子,但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倘若沒有改變,很可能會壓抑孩子長大成人。如果你已經成為父母,別忘了跟著一起孩子一起成長,唯有適時的放手,他們才會自信與自立。 我們經常給對方我們想給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廣被接受的道理,那麼「己所欲,施於人」呢?在真實的親密關係中,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諮商輔導著重在個性的發展,它的深層哲學在每個人都是不同且獨特的。就因為獨特,所以需要的也會有所不同。 在十多年的實務經驗中,我經常發現關係中的衝突,甚至是傷害,來自於在親密關係中,給自己想給的,卻不問對方是否需要,這經常會造成關係上很大的困擾。當你提供所愛的人照顧,是否通常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將對方視為孩子,將自己的需要加上對方的身上,有時候只是在緩解自己的焦慮而不自覺。倘若照顧成了一種壓迫,那麼只會使另一方更想遠離。 對於母親愛我的方式,我心中有些情緒,這也讓我有些自責。母親沒有錯,我怎麼可以生氣呢?或許,這也是許多人在關係中的困境。我發現我對這樣的情境有了新的理解,當我更清楚母親的意圖,她就是想照顧我。我也看見我的不舒服,我不想要別人強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我就更能夠面對和處理這樣的關係。 我想,我該找個機會和母親談談這個情況。她在照顧我過程是愉快的嗎?還是她也覺得累,好像我不夠讓她放心。我想讓她知道,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請她不用擔心,也謝謝她一直照顧我們。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將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類別封存檔
十一月 2024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100-170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