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宜樺 諮商心理師 「老師,妳身體有好一點了嗎?」 「謝謝妳的關心,把老師放在心裡,妳的話讓我覺得很溫暖。」 她是圓圓,小學一年級。某次開始晤談前,原先都是由我開始問候的開場,這次卻被孩子先行關心,驚喜之餘,我的腦海瞬間浮現當初與孩子剛見面的時刻。 「無法專注於學習,同儕關係不佳,入班困難,困以適應學校情境與規範,情緒總是滿溢且充滿破壞力…等」,描繪著孩子在學校的困境,成為師長們班級經營夢靨。 在細細陪伴的歷程中,看見了圓圓變成情緒怪獸的背後,若似沒有浮萍的根,淡薄如雲煙的親子關係。自襁褓後,圓圓就被放置保母家全日托育,直到五六歲才回到原生家庭中。#什麼是家? #什麼是家人?對圓圓而言,那是沒辦法描述的困惑與矛盾經驗,也無法說。 「 #手機跟電視是我最好的朋友,保母阿姨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開電視給我看,看累了就睡。」孩子專注玩著我所準備的遊戲治療媒材,有一搭沒一搭的分享破碎記憶中的片段。
幼童發展情緒歷程中,除了天生的氣質之外,社會化的情緒經驗,更需要 #重要他人的協助與回應,幫助孩子認識情緒,與拓展多元情緒經驗,以促進與內在自我之成長。圓圓的情緒怪獸,源自於從未被認識與消化的挫敗經驗,累積成情緒困頓之海,淹沒的自己,也反撲至身邊重要他人之哀傷:「我生氣你從沒好好照顧我」、「我難過我的需求不被在意」、「我恨我是不被需要的」。 鑒於幼童的年紀,心理師透過遊戲治療介入,藉由媒材與一個「 #安全的人」重新經驗與發展正向情緒與人際互動,以下簡要分享三點處遇: #深刻的理解妳:回應了關係中細緻的情感經驗。我看見、我感受到你的需要,而我想要理解妳,重新療育內在的感覺、需求,關係上被看見與在意的安全與安撫。 #共同承擔挫折:做不好也沒關係之安全感。從與孩子遊戲互動中,陪著孩子探究遊戲過程中,細膩的情感與關係:「失敗了也沒關係呀,讓我陪著你一起呀。」 #具體回饋正向能力:把孩子的努力過程回饋予之。具體告訴孩子遊戲過程中,她做了什麼努力,不論結果是失敗或是成功,所有的一切都被看見與在意。 還記得某次自己沉浸在圓圓豐富的創作遊戲方式時,孩子邊玩邊說:「老師,如果妳沒有帶遊戲給我玩,我也不會知道我有些能力耶!」圓圓那天笑著好開心,那是對自我長大的喜悅,對關係表達愛的能力, #閃亮亮的笑容深深烙印我心。孩子重新經驗在關係中,情緒與愛是能流動的,習得社會化情緒回應,長出正向自我認同。 #家長的自我情緒照顧與覺察 回到日常生活中,家長該如何陪伴孩子發展社會情緒,在與家長諮詢實務經驗中,我認為除了陪伴討論教養知能之前,更應先關注家長此時此刻內在情緒狀態,穩定的情緒照顧者,才能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 筆者鼓勵家長可先行關懷自己,可以嘗試以下列四個問句,與自己內在對話: 「第一, #先詢問自己目前狀態還好嗎?」除了孩子的困境之外,工作與家庭的我,發生了什麼事,心裡擔心些什麼呢?身體有無哪邊不太舒服呢? 「第二, #當情緒不佳時,可以怎麼幫自己?」有沒有做什麼事,可以稍微轉移注意力呢? 「第三, #可以找誰說說話,可以稍微讓自己好一點?」身邊有誰可以讓你說說內在的不舒服呢? 「第四, #你是怎麼撐過來的?」這是我覺得最不容易的事,身為家長除了養兒育女,必定肩負其他更多的責任與壓力,每一位家長的背後,一定有令人動容與致敬的故事。 願意耕耘內在情緒覺察的父母,狀態必然會更加穩定,用清晰的內在視野,看待與學習涵容不容易的生活,已是對孩子生命成長經驗中,最大的模範與祝福。 #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將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類別封存檔
八月 2024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030-173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