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蘭心 諮商心理師 大雞晚啼的迷思常有說法是:「時間到了,他自然就會跟別人說話了。」家長或主要照顧者這樣的想法常使兒童錯失最佳介入時間。 曾有位女兒確診選擇緘默症的媽媽告訴我,孩子回家說:「每次老師問我問題,還有旁邊同學和我說話,其實我想要跟他們說話,可是那個時候我的心臟嘣嘣跳,跳跳得好快,跳到我回答不出來! 」 選擇緘默症的兒童常發生在學校情境,每當他想要說話卻常因太緊張或焦慮,讓他們說不出話,或只能用極小音量或氣音說話。 孩子學會以不說話的方式逃避緊張、焦慮的情緒,這樣行為表現的兒童,我們稱它「選擇緘默症」。 造成兒童選擇緘默症有許多原因,專業人員確診「選擇緘默症」前,通常以專業儀器檢查評估兒童發聲器官狀況,如:舌頭繫結過長或過短。排除是否因生理因素造成兒童的不語後,才會謹慎地確診這位孩子患有「選擇緘默症」。 選擇緘默症是指兒童在某些情境(通常是學校)持續的無法說話,總無法大聲或以極小音量說話,但兒童在其他情境就如一般孩子似很自然的說話。 選擇緘默症的「選擇」常使老師或同學誤解他是選擇性、故意不說話,因為孩子在學校以外或其他情境都會說話,話還很多! 選擇緘默症的兒童基本上可歸類為兒童焦慮症其中的一種疾病。 「選擇緘默症」對兒童影響很大嗎?是的,影響到人際關係與學習! 人際關係的影響: 兒童不說話的狀況,使得同儕認為孤僻、難相處,有可能導致霸凌等情形。此外,選擇緘默不語的狀況,更限制、減少了與人際互動技巧的機會。 對課業學習的影響: 學生的受教權。當老師教學需分組或活動,因兒童不說話,時間一久,教學過程常被忽略、不主動邀請參與活動。 另外,通常上課不知道該兒童是確診選擇緘默症的孩子、更不清楚其外顯症狀。老師們不了解選擇緘默症的孩子是因當下太焦慮,所以無法及時回答問題,使得老師常貼標籤在「選擇緘默症」學生身上,認為學生是故意不說話,這樣的狀況不意外。 兒童不語症狀大約在幼兒園5-6歲就開始,直到小一、小二需與人更多的互動時,細心的老師會發現兒童上課不回應、在座位上可以坐一天、下課鈴聲響,也不會像其他孩子去玩。 此時,當導師轉介輔導室或在聯絡簿反應兒童有這種狀況時,部分的父母才知孩子在學校與家裡的口語表達完全不同。 當然,也有些家長早就察覺孩子有因情境而異,不語的狀況,可是他們見孩子在家或其他場所都說話且很活潑,就忽略了孩子學校不說話的狀況。 沒關係!他不說話就讓他不說話吧!請你或是身為父母親的你們正視「選擇緘默症」是兒童焦慮的表現,並且正視選擇緘默對你孩子在課業與人際上的影響! 你有學生也屬緘默不語的族群之一嗎?或你的小孩口語表現現在正是如此?你想幫助你的學生或你的小孩嗎?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 要如何幫助選擇緘默症的兒童?訣竅就是「大家一起來」。 作者曾諮商選擇緘默症兒讓孩子逐漸開金口、不再焦慮,願意以正常音量及更多說話次數表達意願和想法,主要成功因素是「大家一起來」。 「大家一起來」是指父母、心理師、學校系統(導師、教務處,學務處甚至是校長),大家一起「多次」參與、共同討論得出共識,如何具體幫助兒童可以減少焦慮,慢慢地開口說話讓孩子在學校課業、人際發展更佳。 下一篇文章作者會更具體分享家長、導師、心理師可以怎麼做,以及如何合作讓大家一起幫助選擇緘默症兒童的具體做法。 若你對此篇文章有疑問或想要討論可以於留言處留言或私訊欣語。此篇文章,你若喜歡請按讚及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尋求專業心理師幫助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將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類別封存檔
八月 2024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030-173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