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和家長討論到教養的議題,他們的兩個孩子,年紀相差二歲,經常會出現「公平」與否的問題,讓父母很困擾。一開始他們嘗試跟孩子說,父母同樣愛他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公平」的,但面對孩子關於生活細節的許多「執疑」,他們感到無力招架…。 如上的家長困境,是否讓你感到熟悉?也經常在手足關係,或是親子互動中上演,看來稀鬆平常,但如果你曾身處其中,或是許家長角色、又或許是手足中的一方,那你就會覺得這樣的狀況確實困擾萬分。針對手足間的公平與否,我想從實務工作中的經驗,又或是從心理反應上的發現,提出幾個部份的觀點供你參考。 ✔主觀感受,細心聽取
許多人會以為,公平與否應該是相當「客觀」的,但在家庭這個充滿情感,或是情緒的場域中,「公平」這件事,經常不見得是用「客觀」標準可以衡量的,既使家長嘗試用齊頭式平等、客觀方式,來處理手足間的分配問題,倘若孩子在主觀上無法感受的話,還是會得到「父母很不公平」的回應。 所以,當我們要處理,孩子間公平的議題前,我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論你是如何的努力,再怎麼做到「給予」上的客觀、公平,仍可能面臨孩子有不平的心理狀態,因為那是很主觀的感受問題。 另外,當我們面對孩子提出不公平的執疑時,除了檢視我們實際上做了什麼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在孩子的內心裡、手足關係中,到底是什麼部份「失衡」了,通常這才是孩子提出不平之鳴的重點所在。 ✔個別考量,愛心關注 由於每個孩子的出生時間不同、家庭情境不一,即使是雙胞手足,也會有些許的差異,總之在每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們是一個獨立、差異的個體。 因此,當我們在處理孩子間,公平與否的議題時,非得要做個別化的考量不可,基於剛剛提到,手足或家庭中的公平與否是主觀性的,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每個孩子都覺得父母對他特別的好,那麼他們會提出公平的議題的可能性就降低許多,甚至根本是不會出現的。 怎麼會這樣說呢?回顧多數甚至是全部,孩子提出不公平的抗議時,他們在表達的是父母「少」給了他們什麼,或許是物品、更多是關注,不是嗎? 從公平常是一種主觀的感受來看,當我們能夠真心考量孩子的個別需求,為他們量身打造或回應符合他們成長或心理需求的對待時,我相信孩子不平的反應就不太會出現了。 這部份的重點在於「每個孩子」都要能夠有如此感受,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 ✔捫心自問,真心平等 其實多數孩子會發出不公平的表達時,通常都是孩子感受到了「差別」對待,這經常是一種心理性的失衡感受。當我們要開口告訴孩子,身為家長,我們真的是很公平對待他們前,先問問自己,在生活事務上,對於孩子們,真的公平嗎?我們有因為孩子的性別(如重男輕女)、個性(如吵得有糖吃)、年紀(如大的理應讓小的)、能力(如能者多勞)等等因素,而給予孩子差別待遇嗎? 許多父母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因為孩子的某些「條件」,而給予不平的對待,孩子都會在許多細微的父母決策略和舉動中,感受到這樣的差異,但父母通常不承認。 因此,這部份的提醒是,如果你真的因為孩子任一條件的差異,而不自主的做出了不一樣的反應,這時候覺察與調整對待行為,就成了改變的重點工作。如果你真心的想這樣做,孩子會很願意幫助你覺察這部份的。 對父母來說,要做到對待手足真正的公平,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你不可以因為孩子不同,而給予差別對待;又不得不考量孩子的差異,只做齊頭平等。 我也認為父母不必常常將「公平」二字掛在嘴邊,這反而會讓孩子更覺察到公平與否的存在,而常常衡量是否真的公平,可能變得斤斤計較。 我們能做的就是真心了解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在主觀上感受到,我們是如此愛他、重視他;讓他感受到在父母的心中,他一直都是那個特別的孩子,那麼公平與否,我想或許就不再是關係中的重點。 有時候反而不公平,即在主觀上經驗到父母,對他們特別好,這才是他們要的,不是嗎?讓你家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你對他的特別對待,也許是跟你的獨處時光,也許是你對他的肯定,反應你所看見他的特別,讓他知道,你對他的珍惜。 這讓我想到,太太昨天買了三隻螃蟹,太太先撥了一隻給兩個孩子,一人先吃一半,小的由媽媽幫忙撥,所以吃的比較快,屬於女兒的那一半螃蟹,她很快就吃完了,由於太太還要忙,就告訴兩個孩子,剩下兩隻螃蟹,等爸爸回來,再跟爸爸一起吃,女兒就說還想要吃,想要馬上吃。還在慢慢啃著螃蟹腳的兒子,很想要等我回來,再一起享用,就說他的那一半螃蟹要給妹妹吃,這樣剩下的兩隻螃蟹就可以等爸爸回來再一起吃了。 太太聽了很感動,大大肯定了兒子,也要妹妹去向哥哥謝謝,女兒很開心地跑去抱著哥哥說謝謝。太太在我返家時,告訴我這件事,兒子在一旁害羞的笑著,我知道兒子很在乎我,想要等我一起吃螃蟹。我很感動,並讚美著他的禮讓與心思。兒子看似讓了一半的螃蟹給妹妹,但是我知道,他心情上是很富足而有成就感的,他的付出也被看見了,此時,公平就不是他在乎的事。 預約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心理諮商 請搜尋 Line:@heartrich 或點擊https://lin.ee/ZD1GLgt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兒青議題 #親子關係 #親職教育 #過動 #亞斯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勞動部免費勞工諮商方案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高雄心理諮商 #欣語心理諮商所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請放心瀏覽。 類別封存檔
四月 2025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100-170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