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有家長跟我反應,他的孩子經常出現一些暴走行為,情緒一上來,表現出來的樣子,一點都不像原來的他,讓家長懊惱不已。其實,這位家長並不孤單,在我的實務工作中,許多家長都有類似困擾,今天就來談談,如何幫助孩子因應暴怒的情緒。 一般來說,除非有腦部的異常反應,否則孩子的情緒出現,通常都有其發展脈絡,亦即情緒反應的出現,與孩子所處的情境或是內在狀態有關。 當我們想要幫助孩子處理暴怒行為前,我們需要先了解孩子情緒出現的前置狀態,接著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找尋因應策略。礙於篇幅,我們今天先談談暴怒情緒的覺察,下回則分享因應策略找尋和教導。 孩子對於暴怒情緒的覺察,一開始通常需要家長的協助,因為孩子會出現情緒失控行為,通常就是他們已經無法用自己的方式,適當處理當下的情境。關於暴怒情境的覺察,我分成以下兩個部份來談。
✔仔細觀察,幫助覺察 當我們靜下心來看看孩子這些暴怒或失控的情境時,通常我們會有一些發現。大部分可以歸納出,某些經常引發孩子這類行為的情境特性。一般來說,孩子暴怒反應,與其當時的內在狀態,或遭逢的外在事件有關。 1、內在—生理因素: 有些孩子會因為生病不適,如鼻塞不通、肌肉痠痛、頭暈頭痛、水分攝取不足等,無法適度的表達和改善,造成情緒上的暴發;另外有些孩子也會因為身體疲累,如玩得過火、前一天沒睡好、玩得太久等,造成遊戲過程中的衝突或負面反應;還有一類的孩子,則是因為飢餓反應,如超過用餐時間、正餐沒有好好吃等因素,促發情緒的暴走或行為的失控。 2、外在—人際情境: 除了生理因素外,另一類會造成孩子情緒大爆發的因素,是與同儕、人際有關的因素。有幾類的人際情境,特別容易引發較大的情緒,如被誤會(出現委屈、困惑、生氣等情緒)、被攻擊(出現受傷、難過、憤怒等情緒)或被疏離(出現無助、沮喪、自責等情緒)。每個孩子所在意的「線」(即情緒點)不太一樣,身為家長(或教師、照顧者)的我們,需要仔細地觀察、回顧,看看在孩子情緒暴發時,當下他所發生的事,特別是看清楚他內在所經驗的情緒。 ✔辨識訊息,設下警報 情緒暴發不僅是有它的「脈絡」(前置原因),同時也會有它的「進程」(發展歷程)。關於這部份的覺察,我想談的是情緒管理或是因應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情緒警報器。 所謂情緒警報器,是指透過一些內在狀態覺察或是外在訊息判斷,找到一些指標,以更清楚看到情緒的反應狀態。一般來說,警報器是設定在孩子(或自己),還能夠自主控制情緒前,並清楚的告訴孩子,當警報器鈴聲響起,我們就需要採取因應的策略,不能任由情緒在往下走。 透過警報器的設置,能夠讓我們用更適當的反應或策略,逃出情緒風暴的襲擊。要幫助孩子設定警報器,我們可以觀察或回溯,孩子幾次的情緒暴發過程,看看孩子在情緒暴發前有那些徵候。 舉例來說,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開始出現攻擊對方的話語、討厭對方反應、講話變大聲、語調出現哭音、出現超出原本事件的情緒反應等,透過這些語言或非語言的觀察,我們可以得知,孩子開始要「不對勁」了,這時候也代表著情緒的警報器要響起,我們必需適時的採取因應措施,否則孩子就會進到情緒風暴中,出現失控行為。 透過我們的觀察,當我們更明確找到這些警報器的行為反應後,我們需要找時間將這些行為特徵和訊息,教導孩子做自我覺察,如此後續他才能夠學習自我控制。 另外,有一些孩子比較不容易覺察自己狀態,那我們也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從周遭他人的反應中,觀察到自己可能已經進入警報系統中,如對方開始透過語言或肢體攻擊自己、身邊的同儕或大人開始提出警告、對方開始不想和自己玩等等。 覺察通常是改變的第一步,沒有覺察的改變,通常靠的是運氣,但就少了自主控制的部份。透過暴怒前置情境的覺察,及情緒發展警報器的設定,通常能夠幫助孩子對於暴怒行為有更多的覺察,並藉此發展後續的因應策略。我們下次就來談談如何幫助孩子發展因應策略。 預約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心理諮商 請搜尋 Line:@heartrich 或點擊https://lin.ee/ZD1GLgt #曾正奇諮商心理師 #兒青議題 #親子關係 #親職教育 #過動 #亞斯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勞動部免費勞工諮商方案 #國軍心理健康照護方案 #高雄心理諮商 #欣語心理諮商所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請放心瀏覽。 類別封存檔
七月 2025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100-170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