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翊楦諮商心理師 因為某些緣故,固定上的皮拉提斯課換了教練,兩週前換到第三位。但若認真算的話,加上老闆娘本人與曾來試教的一位,我總共遇過五位不同風格的教導者。 這五位教練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包括性別、年紀、訓練背景、個人注重的肌群(儘管皮拉提斯強調核心,這五個人關注的地方還是有所差異)等,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也提供了迥異的內容。 A教練會強調大腿肌力的訓練,B教練注意臀肌的強度,C教練則著重腹肌與背肌的強化……。身為一位學員,在不同教練的教導下,就會有著不同肌群的痠痛感,也對身體的不同部位有所覺知。
也就是說,每遇到一位新教練,就會重新體驗一次對自己身體的檢視。 在面對這些改變時,就算知道哪些肌肉是容易控制的,意識層面也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觀察與實際運作,才能評估自己能做到哪種強度。 例如,A很少做側抬腿的動作,但換成B之後,很常要求側腿的拉伸。不常用到的部位根本軟弱無力,大夥兒抬起腳做兩回合後,就開始出現臉部扭曲的猙獰面貌。或是,D認為剪刀腳動作是讓深層肌肉變健壯的必要訓練,但過往C不常練習這塊,大家勉強撐個2-3組或許還行,但要做滿5-6組就會有人發出想放棄的哀號聲。 對我而言,從中看到自己因缺乏練習而弱化的部分,也得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習慣成自然」這件事。 當學習變成一種習慣,會很清楚下一個步驟是什麼,也會知道做到什麼程度是極限。或者,也可能會因為這種知道,而讓自己變得偷懶一點。 在某位教了我們多年的教練離開後,這樣的感受格外清晰。 動作的串連,不再是一種反射性的反應。就算肌群的練習是相同的、動作是相似的,現在得多看好幾眼,且試著搞懂新教練的用字遣詞,才能理解究竟要進行哪個動作,不能只靠既有的大腦迴路運作。 A叫我們「把腳跟往上蹬」,B叫我們「把腳勾起來」。聽起來是完全不同的字眼,卻是做著一樣的動作。 師生之間的磨合得全部重來,沒有所謂的默契,也沒有約定俗成的慣例。就連學員的位置,也因為新教練的瑜珈墊擺放處不同,而出現重新排列組合的現象。 過往,能找到最舒適的狀態,就已經花上不少時間。在達到適應與平衡之後,想要再次調整的確會是困難的。畢竟,失衡並不會帶來舒服的感受,以生物本能來說,誰想面對那樣的不舒服呢?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在諮商實務工作中常出現的一種狀況-當事人在諮商完,並不會出現正向的感受,反而可能有著混亂的情緒反應。如果因此感到痛苦,有些人就會對於再來進行晤談感到恐懼,甚至逃避且不再出現。 在某種層面來說,人們來談前的困擾狀態其實已經達到平衡,儘管那並不舒服。在諮商進行的過程中,要拆掉既有的、已花了許多時間建構的習慣,就算理智上知道這是對自己好的事情,也未必能夠獲得情緒上的支持。 改變,的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在心理或生理面向皆然。 無論是自願或非自願的改變,要能跳脫既定的樣貌,才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成果。 不知道新教練還會帶來什麼新習慣的建立,但我想,我應該需要花點時間才能適應這樣的不同。 P.S. 感謝攝影師:Pixabay: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16160/ #蔡翊楦心理師 #心理師愛運動 #皮拉提斯 #心理健康 #身心平衡 #自我照顧 #習慣是可以建立的_不習慣也是可以逐漸適應的 #人類是一種很能適應改變的生物 #預約欣語心理諮商或諮詢 請搜尋 Line:@heartrich 或點擊https://lin.ee/ZD1GLgt #勞工方案 #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高雄心理諮商 #欣語心理諮商所 PS.文章轉載自粉專 #小小心理師,大大心世界(蔡翊楦心理師)
0 評論
發表回覆。 |
作者欣語心理諮商所的心理師們將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類別封存檔
八月 2024
|
|
欣語心理諮商所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本場所採預約制(請優先洽詢客服)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email protected] 統編92183884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030-1730,其他時段請洽詢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