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評論
文/林怡君 心理顧問
從小我們吸納了許多負面的批評,不自覺的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例如: 「你長的好醜,鼻子怎麼那麼塌。」 「成績這麼差,長大一定沒出息。」 「你脾氣這麼差,一定沒人愛。」 「你真的很糟糕,怎麼一點事也做不好。」 文/ 曾正奇 心理顧問
有個家長跟我說,有一天他帶著孩子與朋友們聚會,當天朋友家中的小小孩,對自己孩子有「興趣」,一直想找他玩,自己試著鼓勵孩子去跟對方玩,但由於孩子生性害羞,就是楮在那裡不動,臉上也露出不願意的神情。雖然知道孩子應該是不想去玩,但礙於與朋友的關係,也覺得孩子應該大方一點才對,所以就反覆鼓勵孩子,去跟朋友的孩子去玩,結果自己的孩子跑走,而對方的孩子以為是在跟他玩,所以開心的追著自己的孩子跑,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停下來大哭,周遭的大人是一頭霧水…。 文/謝秋雯 心理顧問
做決定,是成長過程中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小至早餐吃甚麼,大到選甚麼學校。決定的過程,展現了一個人過生活的風格與方式。而做決定的歷程是從小練習與環境回饋互動形成的。而在過程中父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父母本身的性格、教養風格、期待、社會氛圍都是影響決定的因素。 文/蔡翊楦 心理顧問
我好不容易安排好某事情要在下午進行,但老闆一通電話進來,就要我趕工做完另一件事情,他每次都說很急很急很急,我只能先把他交代的做完,結果我自己的事情就完全沒時間做,搞到最後只好加班趕工才能交出去。 我每天都好忙,為了照顧小孩和處理家裡一堆瑣事,我恨不得自己是千手觀音,才能盡早把事情做完。眼睛一睜開到晚上入睡前,根本沒有一刻可以放鬆。 文/謝秋雯 心理顧問
現在社會因為生育子子女數少加上經濟狀況穩定,所以多數經濟上可以負擔的家庭都願意提供孩子更多的機會學習除了正規學校以外的才藝。在台灣多數家長因為升學考慮,多數讓孩子學習與學科有關的才藝(例如第二語言),與可供未來升學加分的才藝(例如音樂美術等)。亦有些考慮孩子意願與興趣多方位學習。 文/曾正奇 心理顧問
前陣子有幾位家長問我,以前我們都是被打罵長大的,經過這樣的「洗禮」,我們這一代好像也都長大了,且也不錯的成就,比起現代的孩子,挫折忍受力也高很多。近年來提倡愛的教育,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反而受到各種負面評價,被稱為「xx族」,他們問我的看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