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語心理諮商所-深度會談與心靈課程
  • 會談預約
    • 進階會員制度
    • 深度會談(線上&實體)
    • 兒童增能課程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成立目的
    • 我們的團隊
    • 地理位置
  • 服務項目
    • 場地租借
    • 常年心理顧問聘任合約
    • 企業培訓課程
    • 心理健康講座邀約
    • 助人工作者宣傳服務
  • 心靈成長課程
    • 「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 正念入門體驗_線上班
    • 助人者定向督導團體(實體班/線上班)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進階團體
  • 欣語人文空間
  • 療癒課程
    • 藝術療癒
    • 催眠療癒
    • 芳香療癒
    • 占星療癒
    • 花精療癒
  • 相關資源
    • 心理健康短文&短片 >
      • 自我成長
      • 伴侶之間
      • 家庭互動
      • 親子關係
    • 助人工作者訊息分享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Q&A
    • 聯絡我們

從「小」開始學會尊重自己

3/11/2018

0 評論

 
文/ 曾正奇 心理顧問

​有個家長跟我說,有一天他帶著孩子與朋友們聚會,當天朋友家中的小小孩,對自己孩子有「興趣」,一直想找他玩,自己試著鼓勵孩子去跟對方玩,但由於孩子生性害羞,就是楮在那裡不動,臉上也露出不願意的神情。雖然知道孩子應該是不想去玩,但礙於與朋友的關係,也覺得孩子應該大方一點才對,所以就反覆鼓勵孩子,去跟朋友的孩子去玩,結果自己的孩子跑走,而對方的孩子以為是在跟他玩,所以開心的追著自己的孩子跑,最後的結果是孩子停下來大哭,周遭的大人是一頭霧水…。
圖片
家長問我怎麼會這樣?又要如何幫助孩子大方一點?關於家長的提問,其中如何幫助孩子大方一點,我先前有寫過相關文章(請參考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看見擁有:改善孩子不足特質」),在此先不多談,我想聊聊另一個重要的主題--尊重自己。

隨著孩子的成長,家庭或學校陸續教導給孩子人際、禮儀和規範等等的相關訊息,這就是社會化的歷程。華人文化很重視禮教,自古即號稱為禮儀之邦,但從心理健康和心理衛生的角度來看,這些規範和禮教,卻可能為人們帶來困擾。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務來看,我們經常為了某些「過去」建構或學習的規準,忽略了我們內在的情緒或需求。

以剛剛的例子來看,這位家長順著社會對於人際互動的期待,於是極力地鼓勵自己的孩子,能夠跟朋友的孩子一起玩,這從禮貌及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是在自然不過的事,但從孩子的內心世界來看,當下顯然他並不想那麼做,如果為了符合別人或社會對他的期待,他就必需壓抑心中的感受和不願意的想法,接續做出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不一致、是一種防衛,帶著這樣的心理機制,要孩子好好跟對方互動,幾乎是相當困難的。

基於如上的了解,我認為當你遇到孩子有這類狀況時,我們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步驟,幫助孩子更適宜的表達,更重要的是能夠做到尊重自己,而這正是健康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確認孩子感受
當孩子在人際行為中出現「卡住」狀態時,我們首先可以做的是,透過情感反應、同理和澄清的方式,確認孩子當下的感受,或許是害羞、生氣、擔心、焦慮等。許多孩子由於年紀太小或是心理成熟度的不足,經常無法清楚自己的感受,而陌名地讓這些感受「牽引」自己,做出某些「不理智」的行為。因此,透過這些感受的確認,可以幫助孩子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當下的狀態,經過家長的釐清和確認,在不受「情緒」干擾下,孩子通常能夠更「適宜」的表現他「應有」的行為。

尊重孩子選擇
當我們經過上一個步驟,確認孩子當下的感受後,我們需要尊重孩子接續的選擇。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的狀態是因為不熟悉、害羞,所以不想與另一個孩子玩,那麼我們就需要尊重孩子這個感受,讓孩子做出他想要的選擇。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我們在示範對孩子個人、感受和選擇的尊重,孩子帶著這樣的經驗,未來才能夠尊重自己,接續他也可能帶著這樣被尊重的感受,擴及至他周遭遇到的同儕或朋友。

教導孩子表達

經過感受的確認與尊重孩子的選擇後,如果孩子年紀已經足夠,我們可以進一步跟孩子溝通,如何在某些人際互動情境中,做一些適宜的表達。這部份某程度也符合我們社會的禮教部份,只要孩子有能力做,我們可以嘗試教導孩子這麼做。舉例來說,如果孩子選擇不想加入另一個孩子的遊戲,我們可以教導孩子,跟另一個孩子說,「我現在想要跟媽媽在一起,還不想跟你一起玩」,或是「我現在想要坐在這裡,看你們玩就好了」等等。雖然,這樣的表達對另一個孩子是一種拒絕,但清楚的表達自己,總好過於帶著壓抑情緒、勉強自己,做出一些自己當下不想做的行為。不過要說出這類表達,對許多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為家長的我們,需要用更有耐心和包容的態度來教導孩子,當然這也需要多幾次的嘗試和練習。

如我標定所寫,尊重自己的這類的學習,最好從「小時候」就要開始,因為愈小開始,環境對於人們的要求會比較寬鬆,更容易接納這樣的表達;另外,從小時候就開始做這麼做,周遭的人就更能理解並接納,因為他們會很清楚,這個孩子的「個性」就是這樣。再者,我們也需要從「小地方」做起,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我們都可以用更尊重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如此一來,我們才不會從日常生活中,累積了過多的負面、不情願能量,直到後來不時地暴發出來,這對周遭的人來說,反而是件莫名其妙的事(明明沒有什麼事,怎麼這個人會發這麼大的脾氣)。

或許有人會懷疑,這麼鼓勵孩子表達,孩子不就變得很沒有禮貌,很不懂得尊重別人嗎?我個人的看法是,當我們從小教導孩子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感覺時,那麼孩子身上就比較不會累積一些負面能量和感受,對於生活事務都可以清楚表達自己感受和意見時,反而能夠讓他從學會尊重自己的過程中,回過頭來尊重他人,而且是打從心底的尊重,不只是表面行為上的尊重。

回顧我們的成長歷程,雖然在傳統、威權教育底下,我們學會了所謂的「合宜的行為」,但經常我們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想這麼做,如此的結果,經常讓我們心中有許多OS,這些內在不被聽見的聲音,反而成為我們心理,或甚至是身體的負擔。所以,我認為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覺察內在,並清楚表達自己,會是比較適合的作法。雖然在這個練習的一開始,孩子可能講出一些讓我們覺得「不得體」的話,但我很相信,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會從自我尊重中,慢慢的學會尊重別人。
​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透過這次的分享,能夠讓你更尊重孩子及其感受。另外,如果過去的你,也很少「尊重自己」,那麼或許從此刻開始,也試著練習尊重自己,雖然長大的人這麼做,可能會讓身旁的人覺得「怪異」(因為過去的你不會這樣做),但沒有這樣的開始,就無法達到你想要的「健康關係」的結果。我們下次見!
0 評論



發表回覆。

    作者

    欣語人文空間的心理顧問將透過文章或影片方式分享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類別

    全部
    伴侶之間
    家庭互動
    自我成長
    親子關係

    封存檔

    十一月 2021
    十月 2021
    六月 2021
    七月 2020
    六月 2020
    三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月 2019
    八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二月 2018
    一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十一月 2017
    九月 2017
    八月 2017
    六月 2017

圖片



欣語人文空間 | ​高雄市三民區天津街148號 ​​​​(後驛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LINE客服 @heartrich​ | MAIL heartrich2017@gmail.com 
​祥護馨有限公司 | 統編59316997 | PHONE​ 0968-991520​ (平日1030-1730)
 COPYRIGHT©2017. heartrich2017.ALL RIGHTS RESERVED.
  • 會談預約
    • 進階會員制度
    • 深度會談(線上&實體)
    • 兒童增能課程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成立目的
    • 我們的團隊
    • 地理位置
  • 服務項目
    • 場地租借
    • 常年心理顧問聘任合約
    • 企業培訓課程
    • 心理健康講座邀約
    • 助人工作者宣傳服務
  • 心靈成長課程
    • 「活出自我」一日心理劇體驗工作坊
    • 正念入門體驗_線上班
    • 助人者定向督導團體(實體班/線上班)
    • 「活出自我」心理劇導演長期訓練進階團體
  • 欣語人文空間
  • 療癒課程
    • 藝術療癒
    • 催眠療癒
    • 芳香療癒
    • 占星療癒
    • 花精療癒
  • 相關資源
    • 心理健康短文&短片 >
      • 自我成長
      • 伴侶之間
      • 家庭互動
      • 親子關係
    • 助人工作者訊息分享
    • 學員回饋
    • 課程回饋表
    • Q&A
    • 聯絡我們